语言选择: 简体中文简体中文 line EnglishEnglish

行业资讯

青海举行2023年民生实事工程新闻发布会ob电竞

  ob电竞4月4日上午10时,青海省举行2023年民生实事工程新闻发布会,邀请青海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剑,青海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郭广霞,青海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罗保卫,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马庆林,青海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薛宏轩,青海省公安厅二级警务专员郭广德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今年,省委省政府确定实施十大类41项民生实事工程,为做好民生实事工程政策解读宣传工作,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关心、支持、参与民生实事工程,增强民生工程的社会知晓度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新闻发布会,有幸邀请到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剑先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郭广霞女士,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罗保卫先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马庆林先生,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薛宏轩先生,省公安厅二级警务专员郭广德先生。

  首先,请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剑先生通报2023年民生实事工程征集谋划和具体安排情况。

  大家好!欢迎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民生实事工程承载着全省各族人民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已经成为省委、省政府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为谋划办好民生实事工程,我们坚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相结合,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聚焦民生热点难点精心谋划、重点推进,通过一件件实事好事,让广大群众看到更大变化、得到更多实惠,让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下面,我就2023年民生实事工程征集谋划和具体安排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党的二十大作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重大部署。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强调“要着力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青海篇章的关键时期。为谋划好今年的民生实事工程,我们重点把握了以下几个方面。

  坚持问需于民,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发布省长公开信,向全社会公开征集民生项目,去年我们将征集时间从一个月延长至一个半月,共征集到意见建议418条(同类合并后),同比增长231%。同时,收集整理近年来审计、巡视、督查和信访等方面的民生问题,并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无党派人士、基层政府征集到的意见建议纳入项目清单,从以往的“政府配菜”向“群众点餐”转变。

  坚持问效于民,把群众满不满意作为检验民生实事工程的根本标准。在发布省长公开信征集民生项目时,同步开展2022年度群众满意度调查,全面了解掌握民生实事工程实施效果,将公共就业专项服务活动、老旧小区改造、化解不动产历史遗留问题、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和农牧民居住条件改善工程、加强物业服务管理、解决群众停车难等6项群众满意度较低的项目纳入2023年项目清单继续实施ob电竞。

  坚持结果导向,把群众能够实实在在地得到实惠和享受便利作为首要目标。为确保每件民生实事目标任务精准可行,能够具体量化,原则上当年完成或当年开工。我们对各渠道征集到的民生建议进行梳理整合,先后三次征求了省级相关部门和8个市州的意见建议,并结合2023年全省重点工作,优先遴选持续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项目。同时,对需财政安排资金支持的项目逐项确定资金来源,纳入2023年度预算予以保障,确保不因资金问题影响项目进度。

  经省政府常务会议、省委常委会议研究通过,2023年共实施十大类41项民生实事工程,在项目安排上,我们充分把握普惠性、公益性、迫切性,既注重补齐当前群众急需的民生短板,也着眼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一是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始终把就业促进工程作为“一号工程”,通过谋划公共就业专项服务活动和持续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努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二是用心用情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今年实施的教育提质工程涵盖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等教育、优化教师资源配比、完善经费保障和学生资助等方面。三是将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放在首位,连续4年将化解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作为住房保障工程的重中之重,做到存量小区“应化尽化”。同时,一以贯之的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和农牧民居住条件改善工程,并继续为多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四是在持续推进健康青海工程中,一方面,通过改进完善医院门急诊医疗服务模式、深入推进普通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逐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健全常态化医疗废物管理体系、开展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工作,有效保障群众健康环境和守护舌尖上的安全。五是充分考虑特殊和困难群体情况不一、需求各异的现实,在谋划关爱帮扶工程时,力求在“一老一少”、困难群众救助、残疾人救助、“两癌”筛查等方面做到服务对象、政策措施、责任落实更加精准。六是以新型城镇化为重点加快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通过实施综合设施工程统筹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和美丽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并推动城镇供水设施向农牧区延伸。七是把生态节能工程作为加强农村牧区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在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和提升农业用水效率方面持续用力。八是不断丰富文化惠民工程内容,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在组织实施好惠民演出、特色生态旅游、“村村通、户户通”工程的基础上,今年将新建、改扩建县乡镇功能运动场40处,实现70处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向公众开放。九是始终把提升物业、供热两大行业的管理、服务水平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同时,聚焦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所思所盼所愿,在便民惠民工程中新增免费提供法律援助、严厉惩处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加强居民噪音环境治理、推动基层法院信息化建设等项目。十是把方便群众出行作为实施交通物流工程的首要任务,在继续缓解群众出行难、停车难、物流难等问题的同时,直面新能源汽车充电难和农村公路行路难问题,将健全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和完善农村公路路网结构纳入民生实事工程。

  办好民生实事工程是省委、省政府向全省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必须有诺必践、言出必行、行必有果。目前,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已印发了《2023年民生实事工程任务分工》,下一步,我们将会同各地各部门,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任务分工,采取有力有效措施,推动政策红利快速释放、精准到位。同时,在确保足额落实项目资金的基础上,协同省政府督查室强化督导考核,确保十大类41项民生实事工程按时完成。

  就业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民生实事工程第一大类就是就业促进工程,请问今年将采取那些措施,推进这一工程实现既定目标?

  非常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维持社会和谐稳定的压舱石,做好就业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我们主要通过统筹谋划公共就业专项服务活动和持续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确保今年既定目标如期完成。

  统筹谋划公共就业专项服务活动方面。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今年以来,全省人社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抢抓机遇促发展专项行动和助企暖企春风行动部署要求,紧盯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抢抓企业复产用工和劳动者求职返岗关键窗口期,早安排、快发力、出硬招、求实效,全力稳岗位、促输出、保就业。一是聚焦协同发力,强化政策支撑。印发《青海省就业提质增效行动方案》等政策举措,紧盯强化劳动力有组织规模化外出就业、新建重点企业用工服务保障、做好公共就业专项服务活动等重点工作进行全面安排,着力推动全省就业实现“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目标,以首季“开门红”确保“全年稳”。二是聚焦重点群体,搭建对接平台。印发《2023年青海省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实施方案》,聚焦用工单位和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两端”需求,定期组织开展“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月”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主动送政策、送服务、送岗位。今年以来,已累计举办线场次,发布用工岗位信息15.4万个,特别是2月26日,会同省工信厅、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省总工会等13部门在西宁市新宁广场举办了“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省级专场招聘会,活动当天,省内外400余家用工单位进场招聘,提供就业岗位1.5万个,现场达成就业意向性协议5600余份。三是聚焦规模外出,提升输转效率。广泛依托各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和乡镇、街道工作力量,抢抓劳动者集中外出务工时点,集中人员、集中精力,深入农村、社区“上门送政策、上门送岗位、上门送服务”,动员劳动者外出就业增收。发挥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劳务经纪人等社会机构作用,用好省内、省外劳务协作机制,积极对接交通运输等部门,主动协调专车、专列、包车等方式,引导务工人员成规模、成批次、“点对点”集中输转外出,切实提升输出转移效率。今年以来,全省已累计外出农民工达17.3万人(其中,省内跨区域13.2万人,省外4.1万人),组织协调包机1架、专列6批次、专车271辆。春节假期刚刚结束,西宁、海东即组织600余名农村劳动者赴江苏无锡、海西大柴旦等企业务工。四是聚焦企业需求,拓展岗位来源。依托用工服务保障协调机制,按照“年前、年中、年后”三个关键节点,强化“人社服务专员”服务,落实“一企一策”工作措施,组织招工小分队,入企业、进高校、下乡镇,全力保障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用工需求,支持引导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地就近就业。今年以来,西宁、海东等地人社部门已集中帮助园区重点企业解决用工6500余人。下一步,全省人社部门将进一步强化精准意识、主动意识和服务意识,立足本职、紧盯目标、创新谋划、加强协调,着力提升就业服务质量效益,持续做好城乡劳动者有组织规模化外出就业、重点企业用工服务保障等重点工作,努力推动全省就业工作提质增效发展。

  持续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面。继续实施“技能中国青海行动”,全省人社部门计划组织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0万人次。该培训主要面向企业职工和包含脱贫劳动力在内的城乡未就业劳动力两类群体。对于企业职工,主要开展岗前培训、安全技能培训、转岗转业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企业新型学徒制等培训,帮助企业职工提升职业技能水平;对于脱贫劳动力,以及农牧区转移就业劳动力、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两后生”、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未就业劳动力群体,精准开展“菜单式”培训,在严密组织培训需求摸底的基础上,根据市场所需、群众所盼精准实施,就是市场和群众需要什么样的技能,我们就提供什么样的培训,同时,组织定岗定向培训和创业培训,帮助他们尽快掌握一项技能,实现快速就业或再就业。

  我们注意到已连续4年将化解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纳入民生实事工程,请问全省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工作进展和今年主要措施是什么?

  不动产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工作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事关党和政府形象,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一项工作。经统计,全省共有351个小区16.25万户(套)住房因无法竣工验收、欠缴税费等前置手续不完善无法办理不动产权证。自2020年以来,通过连续三年的化解,全省已累计解决办理不动产登记259个小区9.74万户(套)住房。一批长期拖而未决、困扰群众、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痛点、堵点”问题逐步得到解决,购房群众住房权益得到有效维护。今年,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瞄准让人民群众满意这一最高目标,持续化解剩余92个小区6.51万户(套)不动产权证办理难问题,着重从三个方面推进:一是持续压实地方政府化解历史遗留问题的主体责任,我们将会同省级相关部门深入到重点县(市、区、行委)进行督促指导ob电竞,强化各地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责任担当,督促指导各地严格落实“一区一策、一楼一案”的要求,坚决落实好证缴分离等政策,加快化解本地不动产历史遗留问题。同时,在督导中帮助地方政府找到问题病根,抓住问题关键,开准化解药方,协助制定化解措施,为群众扫清障碍,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二是进一步提升不动产登记效率,持续推进不动产登记交易、税收、登记“一窗受理ob电竞、并行办理”的工作模式,保持现有压缩时限工作成效,深化“互联网+不动产登记”业务办理便利度,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同时,我们将持续开展全省不动产登记队伍作风常态化建设ob电竞,不断提升不动产从业人员业务素质,提高效率和为民服务意识,更好地保护群众住房权益。三是及时总结归纳不动产化解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在全省进行推广、交流和观摩,推动住宅小区问题尽快得到化解。同时,积极推广“交房即交证”新建商品房交易标准模式,从源头上避免新的遗留问题产生。

  今年的不动产登记化解问题多数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化解工作已经到了攻城拔寨最艰难的冲刺时刻,我们将全力争取全省问题小区“应化尽化”“清零”,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近几年,我省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多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老百姓居住条件、城市面貌等有了极大改观。能否介绍一下目前我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总体情况,以及公租房租赁补贴主要面向哪些群体、申请加装电梯需要满足的条件?

  住房保障工程方面。首先感谢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住建事业的关心和支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既是重大民生工程也是重大发展工程,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和高品质生活。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居民自愿、保护优先、建管并重,不断完善顶层设计,破解瓶颈难题,丰富改造内容,推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从最初的“穿衣戴帽”向提升建筑舒适水平、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整治小区环境的综合改造转变;从单一小区改造向成片区联动改造、打造完整居住社区转变;从仅靠政府推进向居民、政府部门及社会力量协同推进转变。截至目前,全省已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19.33万套。经过改造,小区环境得到了美化,基础配套设施得到了完善,住宅品质和价值得到了明显提升,小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今年,我们继续将群众改造意愿强烈的城镇老旧小区纳入改造范围,全省计划实施改造327个小区3.4万套住房。下一步,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一是进一步加强与电力、通信等专业经营单位的衔接沟通,引导专业经营单位履行社会责任,健全专业经营单位的老旧小区改造参与机制;二是充分发挥中央、省级财政补助资金的杠杆作用,通过居民出资、社会力量参与、发行专项债券等多渠道筹措改造资金,促进建筑节能等基础类内容应改尽改ob电竞,无障碍、适老化等完善类、提升类改造内容能改则改,重点推动集中连片小区改造,尽力解决老旧小区设施短板;三是积极探索建立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长效管理机制,促进小区维护更新进入良性轨道,巩固改造成果。

  关于您提到的公租房租赁补贴。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是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问题的重要途径,主要面对新就业无房职工、外来务工人员。今年,计划为5925户城镇住房困难家庭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公租房租赁补贴的申请实行三级审核制度,即:申请人到社区居委会提出申请,社区居委会进行初审;街道办事处进行审核;县(市、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会同民政、公安、自然资源等部门进行联合复审。复审通过经公示无异议后,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目前,大家可通过公租房信息系统完成线上申请。

  关于住宅加装电梯。城镇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是主动顺应群众期盼向往的一项民生工程。省委、省政府从2019年开始实施加装电梯试点工作,截至目前,全省共累计加装电梯348部,解决了部分老旧楼院老年人上下楼困难问题,得到了老旧楼院居民的认可。申请加装电梯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加装电梯的住宅应当具有合法的房屋权属证明,城镇多层住宅应在五层以上且未列入房屋征收和拆除计划,满足建筑物结构安全、消防安全等有关规范要求。二是加装电梯应经过所在小区、楼栋或单元所有业主同意;占用业主专有部分的,应当征得该专有部分权利人的同意;加装电梯后可能受到通行、采光、通风和噪声等直接影响的利益相关方未提反对意见。三是加装电梯要满足土地、规划、建设、消防、环保、绿化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政府对加装电梯给予资金补助,省级补助资金是每部电梯补助15万元,各市州根据财政状况适当进行补助,西宁市在省级补助的基础上每部电梯再补助15万元,其余资金业主自筹。业主出资部分可以提取房屋所有权人及其配偶、子女名下的住房公积金。

  感谢大家对物业服务的关心。近年来,我省物业服务业发展迅速,截至目前,全省物业服务企业已达到840家,从业人员达5万人,在管物业面积1.15亿平米,物业覆盖率逐年提升,专业物业企业服务覆盖率达到82%,其中新建商品住宅物业覆盖率达到100%。物业服务的发展在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增加劳动就业岗位、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服务质量、服务收费等方面离群众的期待仍有不小的距离。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解决:一是全力推进“红色物业”建设。加强党组织对物业服务的领导,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街道、社区、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等多方联动运行机制,就地化解矛盾纠纷。以典型示范、品牌带动,把党的建设贯穿于物业管理服务全过程,推动物业服务企业在党建引领下诚信经营、规范服务。二是指导各地根据《青海省住宅物业收费管理办法》,结合本地实际,规范收费行为;督促指导物业服务企业根据签订的服务标准履行责任和义务,提供质价相符的物业服务。三是持续开展物业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加大收费标准、公共收益收支等信息公开力度,巩固整治成果,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推进物业服务提质增效。

  农民工工资关系到千家万户,涉及到每一个劳动者的权益,今年将采取的措施那些举措,保障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始终牢记习关于根治欠薪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把根治欠薪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采取以下措施,全力维护好农民工合法权益:一是狠抓《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贯彻落实,持续深化根治欠薪工作,紧盯工程建设、新业态等重点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突出问题,加大部门协同、责任落实和督查督办的工作力度。二是开展集中整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专项行动。以工程建设领域和新就业形态为重点,集中排查风险隐患、集中处置欠薪问题、集中开展督导检查、集中整改发现问题,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三是进一步畅通农民工举报投诉渠道,提高“全国欠薪线索反映平台”办理质效,确保欠薪线索得到及时有效处置。全年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达到97%以上,拖欠农民工工资举报投诉结案率达到98%以上。四是强化欠薪信用监管和行刑衔接,定期向社会公布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对失信企业在政府项目资金支持、政府采购、招投标、资质审核、融资贷款等方面予以限制,提高失信企业违法成本,形成对欠薪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五是提升信息化水平,加强欠薪预警研判能力。根据人社部《关于开展全国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预警平台对接应用工作的通知》(国治欠办函〔2023〕65号)文件精神,做好我省和国家欠薪支付预警平台对接工作,进一步充实数据库信息,加强全省欠薪预警水平和分析研判能力。

  近年来,随着我省电动汽车的不断增加,对高速公路上的充电需求越来越大,今年将采取那些措施,服务公众便捷出行。

  近年来,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人民群众绿色出行的重要关注点。省交通运输厅以建设人民满意交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健全完善全省高速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全力服务保障公众便捷出行。截至目前,已在G6京藏线处充电桩。去年底,省交通运输厅 省能源局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联合印发《青海省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方案》,方案明确今年年底前在全省30座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85处充电基础设施。该项目由省交控集团负责投资建设,区域覆盖全省4州(海南、果洛、玉树、海西)2市(西宁、海东)14个县区、涉及13条高速30座服务区。项目建成后,充电基础设施将实现全省高速重点服务区全覆盖,将进一步健全完善高速公路服务功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更便捷的充电体验,助力全省绿色交通高质量发展。目前,前期工作正在进行,预计6月开工建设。85处充电桩将全部采用国内主流的120kw及以上双枪快充设备,充电速度较以往传统慢充设备大幅提高(如:充满一台家用电动车,用传统40kw慢充设备预计需要1.5小时,用120kw快充设备预计需要40分钟)。同时,加快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今年计划在10座普通国省干线处充电基础设施。针对青海高寒高海拔的特殊环境,我们还将从充电设施规划布局、清洁能源一体化试点、智能化运营管理平台等多方面同步发力,以确保充电设施与服务区运营有机融合。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投运的总体情况和各地区需求,加快完善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网络,对现有充电基础设施进行加密优化,不断提高可靠性和安全性,更好的满足公众高品质、多元化的出行需求,推动我省高速公路服务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

  首先,感谢各位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一直以来对全省公安交管工作的关注、关心与支持。近年来,随着全省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广大群众购买家庭小型车辆的意愿强烈,机动车保有量每年以10%的速度迅猛增长,特别是西宁市机动车保有量突破80万辆,由于城镇老旧小区停车位等配套设施规划建设不足,小区停车供需矛盾极为突出,成为广大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针对这一矛盾,公安机关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紧紧围绕“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领预期”的工作思路,自2021年起,将缓解老旧小区周边停车难问题作为民生实事工程的重点实施项目,群策群力、攻坚克难,采取合理利用小区周边道路资源,实行白天夜间差异化管理措施,允许居民在夜间20时至次日7时,缓解城镇老旧小区居民夜间停车难题,全力以赴办好办实民生实事。特别是2022年,针对“停车难”问题,全省向社会公示并投入使用75条允许居民夜间停车路段,完成年度任务的166%,新增停车泊位6275个。

  2023年,公安机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继续将缓解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作为民生实事工程的重点任务,在属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认真组织实施民生实事工程,合力利用道路资源缓解居民重点时段停车难问题。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定期调研,科学设置。认真分析城镇小区周边道路条件、交通流量和居民小区停车供需状况,定期会商提出设置建议,科学划定。二是明确事项,加强协调。明确城镇老旧小区周边增加允许居民在夜间、周末和法定假日停车的路段,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工作顺利推进。三是加强指导,跟踪推进。公安机关将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压实属地责任,着力指导属地政府相关部门在城镇化建设规划中,充分考虑居民停车需求,有计划、有步骤建设完善停车位等配套设施,兑现对群众的庄严承诺。截止目前,西宁市已推出34条道路(已向社会公示),允许车辆夜间20时至次日凌晨7时有序临时停车,切实统筹协调停车供需补给。

  一直以来,各大媒体和记者朋友们给交通安全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媒体呼吁广大交通参与者,做到不随意停车、不乱停车,与我们一起维护良好的道路通行秩序,保障道路安全有序和谐畅通。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到此结束。刚才,省财政厅通报了2023年民生实事工程征集谋划和具体安排情况,各相关职能部门就社会关切、群众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进行了解读。希望各位新闻媒体朋友们帮助我们做好新闻宣传,向全社会全面、客观地报道有关情况,切实提高群众知晓率,同时要正确引导社会预期,以便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使全省上下同心同德,共同努力,把今年的民生实事工程落实好。

  青海举行《青海省林(草)长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和管理责任清单》《青海省乡土草种名录(第一批)》新闻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