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选择: 简体中文简体中文 line EnglishEnglish

行业资讯

IM电竞“山水工程”重塑美丽中国底色

  IM电竞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工作,提出了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倡导实施生态系统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贯彻落实上述要求,深入探索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的路径,山水工程应运而生。

  2016年以来,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已在我国“三区四带”等重要生态屏障区域支持了5批44个山水工程,涉及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央财政奖补资金近800亿元,累计完成生态保护和修复面积500多万公顷。

  在山水工程的示范带动下,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地方各级政府积极探索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模式。按照计划,2021年~2025年,我国中央财政将继续安排不少于500亿元资金,支持实施至少25个新的山水工程。其中,2021年已启动10个山水工程,2022年已启动9个山水工程。

  2022年底,山水工程入选首批世界十大生态修复旗舰项目,为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今天,我们将走进山水工程,了解它在重塑山水底色的过程中,采取的具体措施、取得的显著成效,提供的智慧和经验。

  助力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山水工程的核心目标是在大尺度上扭转生态系统退化状况,遏制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提升生态系统自我恢复能力,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目标15“保护、恢复和促进可持续利用陆地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森林,防治荒漠化,制止和扭转土地退化,遏制生物多样性的丧失”高度一致;同时山水工程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举措,有助于目标13“采取紧急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实现。山水工程中涉及的土地利用方式及强度调整、防洪调蓄、灾害防治、污染源控制等先导措施和工程,农田整治、保护和恢复与水有关的生态系统等措施和工程等可助力目标2“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改善营养状况和促进可持续农业”、目标6“为所有人提供水和环境卫生并对其进行可持续管理”、目标9“建造具备抵御灾害能力的基础设施,促进具有包容性的可持续工业化,推动创新”的实现。此外,山水工程鼓励本地居民特别是妇女、青年积极参与,并发展替代生计,解决居民就业,充分体现了性别平等,助力脱贫攻坚,则是对目标1“在全世界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IM电竞目标4“确保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让全民终身享有学习机会”和目标5“实现性别平等,增强所有妇女和女童的权能”的生动实现。

  促进履行《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指南(试行)》中明确规定山水工程要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重要目标。已实施的山水工程均在实施方案中包含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在2022年之前已经部署的35个山水工程中,有30个涉及了IUCN划定的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区域。山水工程的实施有力推动了《自然保护地建设及野生动植物保护重大工程专项建设规划(2021-2035》的落实,促进了生物多样性恢复。例如,宁夏贺兰山东麓山水工程实施后生境通道逐步接续联通,发现了消失了半个多世纪的顶级掠食者雪豹等先锋物种霸王。贵州乌蒙山区山水工程实施后,威宁草海区域鸟类物种数量持续恢复。广东粤北南岭山区山水工程实施后,区内陆续发现并拍摄到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为促进长江珍稀濒危水生物种数量恢复,湖北长江三峡地区山水工程建立了水中大熊猫——中华鲟自然保护区,有效保障了中华鲟洄游通道。广西左右江流域山水工程修建了白头叶猴生态廊道,种植了构树、榕树、木棉等白头叶猴喜食植物,引导猴群通过廊道迁移扩散,有效扩大采食范围,促进猴群种流和繁育。吉林长白山区山水工程在三年内拆除小水电站多座,畅通了冷水鱼洄游通道。

  促进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按照中国政府制定的《全国防沙治沙规划》,山水工程有力推动了荒漠化土地治理。例如,河北京津冀水源涵养区、甘肃祁连山、内蒙古乌梁素海流域、新疆阿克苏河流域等山水工程涉及中国沙化土地防治的重点区域;贵州乌蒙山区、贵州武陵山区、云南抚仙湖流域、重庆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湖南湘江流域和洞庭湖区、江西赣州南方丘陵山区、广西左右江流域、广东粤北南岭山区等8个山水工程涉及中国石漠化防治的重点区域;内蒙古科尔沁草原、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新疆塔里木河重要源流区(阿克苏河流域)、陕西黄土高原、IM电竞黑龙江小兴安岭—三江平原、吉林长白山、宁夏贺兰山东麓、青海祁连山、甘肃甘南黄河中上游水源涵养区等25个山水工程涉及中国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防治的重点区域。

  促进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山水工程提升了生态系统固碳能力。2022年之前已经实施的35个山水工程均涉及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重要及敏感区域。已完成的25个山水工程试点中,河北京津冀水源涵养区、内蒙古乌梁素海流域、吉林长白山区、山东泰山区域、贵州乌蒙山区、黑龙江小兴安岭-三江平原山水工程区域的生态系统固碳能力明显高于相邻区域;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重庆段)、宁夏贺兰山东麓、湖南湘江流域和洞庭湖、湖北长江三峡地区、浙江钱塘江源头区域、西藏河流域、陕西黄土高原、河北雄安新区、青海祁连山、山西汾河中上游山水工程区域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略高于相邻区域。

  强化规划引领和科学布局。我们相关部门编制了《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明确了以“三区四带”为核心的中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布局,并编制了9个重大工程专项建设规划,形成了中国生态保护修复“1+9”规划体系。近年来,各省、市、县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也在有序开展。可以说,山水工程均布局在国土空间规划及生态保护修复规划等相关专项规划确定的生态安全屏障关键节点,或具有全球意义的生态关键区。

  发挥中央专项奖补资金引导作用,带动社会资本投入。为支持重点生态地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中央财政设立了专项奖补资金,建立了一套管理制度。为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国家出台了《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意见》,从规划管控、IM电竞产权激励、资源利用、财税支持、金融扶持等多方面明确相关支持政策,拓宽资金投入渠道。

  出台系列标准,为工程实施提供技术指引。为提高生态保护修复的整体性、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自然资源部建立了山水工程“1+N”标准体系的总体架构,指导各地遵循自然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和内在机理,综合考虑自然生态要素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关联性,针对受损、退化、服务功能下降的生态系统实施山水工程。其中“1”是带有通则性质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指南(试行)》;“N”是指针对山水工程不同环节的技术要求,包括实施方案编制规程、验收规程、成效评估规范、技术导则、适应性管理规范等。目前已出台20余项各类技术标准。

  为了推动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模式的主流化,中国已将山水工程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政府工作报告(2016-2022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等重要。

  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引领下开展生态保护修复。通过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构建了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明确了生态安全屏障的架构,遏制了无序发展,保护了生态功能极重要区、极敏感以及自然保护地等生态空间的范围,限制了人类在生态空间的活动强度。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区域(三区四带)制定生态保护修复规划,布局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为确定山水工程的位置、目标和措施提供重要依据,保障工程布局的合理性和措施的针对性。

  构建多主体、多学科、跨部门的协同机制。管理者、规划设计者、相关领域专家、本地居民、社会组织等多方面主体,综合运用生态、自然地理、环境保护、水文、气象、动植物、农林园艺、工程设计等不同领域的知识、本地经验与传统智慧,全过程参与项目设计与实施。特别是当地群众和有关部门参与或协作施工、监测、管护等生态保护修复活动。每个山水工程均成立了由所在省、市、县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发改、水利、林草、农业等相关部门参与的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跨部门的工作机制,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打破部门界限,协同推进工作。一些地方还成立了项目组织实施的专门协调机构,例如,江西赣州南方丘陵山区山水工程成立了“赣州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中心”。山东泰山区域山水工程采用“政府+志愿者”模式,筹建“泰山爱鸟协会”,开创泰山野生鸟类保护新模式,组织开展泰山样区生物多样性(鸟类)示范观测等项目,获取了生态系统格局与质量、物种组成与分布以及环境要素等方面的基础数据,为保护决策提供了科技支撑。福建闽江流域山水工程闽江河口湿地修复子项目采取“建研一体化”模式,为生态修复示范工程方案设计和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指引。在与福建农林大学等高校的合作中,通过生物物理技术实现了互花米草连片治理,研发的成熟技术对于沿海同类型湿地地区互花米草的治理具有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注重一定区域内各类自然生态要素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山水工程要求统筹考虑自然地理单元的完整性、生态系统的关联性、自然生态要素的综合性,以区域或流域为单元统筹实施。技术流程一般划分为工程规划、工程设计、工程实施、管理维护四个阶段。IM电竞工程规划阶段服务于区域(或流域)尺度的宏观问题识别诊断、总体保护修复目标制定,以及确定保护修复单元和工程子项目布局;工程设计阶段主要服务于生态系统尺度下的各保护修复单元生态问题诊断,制定相应的具体指标体系和标准,根据受损、退化程度因地制宜选取保护保育、自然恢复、辅助再生或生态重建的修复模式;工程实施阶段服务于场地尺度的子项目施工设计与实施。管理维护、监测评估与适应性管理、监督检查贯穿于生态保护修复全过程。

  创新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通过中央财政投资引领带动地方财政和社会资本投入,拓宽资金投入渠道。特别是通过土地政策激励、金融工具挖潜、融合产业发展等,创新投融资模式,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例如,浙江钱塘江源头区域山水工程,为治理面源污染,建立了千岛湖水基金。该基金由阿里巴巴基金会和民生通惠公益基金会联合出资,采用针对水源保护的慈善信托+商业信托架构,以水源保护为目标,结合商业手法,投资有益于水源保护的生态农产品、自然教育、生态体验、文创项目等生态产业,打造“千岛清泉”品牌,引导村民从生态护水的行动中获得经济收益。江西赣州南方丘陵山区山水工程中,信丰县通过给予土地经营权和财政资金支持,引入“农夫山泉”公司自筹资金,对退化的脐橙种植园进行生态修复。每隔50亩建一个生态隔离带,保留水塘及自然植被,建设反坡梯田、竹节背沟,恢复了原生生境和生物多样性,防止病虫害传播和水土流失。在生态修复基础上,配套建设脐橙文化博览馆、苗木科研中心、品种展示园等,形成“中国赣南脐橙产业园”带动文旅产业发展。

  为本地居民创造替代生计,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在生态修复的基础上,发展生态农业、生态牧业、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等相关产业,解决了当地居民就业问题的同时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同时也有利于生态保护修复效果的管护和维持。例如,甘肃祁连山山水工程为实现对退化森林及草地的封育恢复,在限制居民放牧及采伐活动的同时,提供护林员、旅游向导等就业岗位,指导开展蘑菇、地耳等非木材林产品的种植,拓宽增收渠道。宁夏贺兰山东麓山水工程,在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同时发展葡萄酒和旅游产业。湖北长江三峡地区山水工程,香溪河流域子项目在生态修复的基础上,打造生态文化旅游康养产业,IM电竞培育了多个小水果示范基地和产业融合带,带动景区及乡村旅游点周边贫困户致富。

  既传承传统生态智慧,又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山水工程鼓励融合本地知识和生态传统智慧开展生态保护修复。例如,浙江瓯江源头区域山水工程中的农田生态修复与可持续利用子项目,将当地历史上传承下来“稻鱼共生”和“茭鸭共生”的农业可持续利用系统予以示范推广。稻鱼系统中,稻田鱼可翻松泥土并增加水中氧气的含量,鱼的排泄物能够为水稻提供天然肥料,而水稻引来的各种昆虫又为鱼提供食物。茭鸭系统中,高杆水生作物茭白能够为麻鸭提供较好的栖息环境,茭白田中的杂草、害虫、螺、浮萍等是麻鸭的食物来源,减少了农民防治杂草、害虫的人工成本和农药投入;麻鸭排泄物又可以作为茭白田的有机肥料,减少化肥施用量。这种传统智慧,既能提升农田生物多样性,也能提高农产品品质,帮助农民增产增收。

  同时,山水工程在整体规划、系统设计、组织实施、绩效评价及监督管理等多环节都不同程度地转化吸收“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再野化、近自然、适应性管理等国际先进理念,并纳入相关规划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指南(试行)》等技术标准,推动其本土化和主流化。

  未来,中国还将围绕“三区四带”生态安全屏障区域的关键节点和重大发展战略支撑区域,持续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通过实施山水工程,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并持续为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生物多样性公约》《防治荒漠化公约》《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作出贡献。